锐意创新的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擘画数字未来新蓝图

数字时代,四川软件产业能否打破“大而不强”的困局? 当全球数字经济浪潮席卷而来,软件产业已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指标。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大省,2022年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835亿元,但“工业软件之缺”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——进口依赖度超70%,高端制造领域核心系统长期受制于人。锐意创新的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擘画数字未来新蓝图,究竟如何破解“规模庞大却关键环节薄弱”的产业困局?

一、如何破解工业软件“卡脖子”难题?

锐意创新的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擘画数字未来新蓝图

“没有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,智能制造就是空中楼阁。”2023年四川省软件产业大会上,经信厅副厅长熊小鹏的发言直击痛点。锐意创新的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擘画数字未来新蓝图,以“五个着力”破局:从核心技术攻关到场景应用突破,从创新平台搭建到人才梯队培养,形成全链条突围路径。 典型案例: 成都秦川物联网的智能燃气表控制系统,正是协会推动“工业软件供给清单”落地的标杆。通过整合电子科大算法团队与制造业需求,其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平台突破德国西门子技术壁垒,实现燃气流量计量误差率低于0.5%,带动企业年产值增长37%。数据显示,2022年四川工业软件收入达154亿元,同比激增36.2%,增速居细分领域之首。

二、如何构建“政产学研用金”协同生态?

“单打独斗难成气候,生态化合作才是主流。”协会理事长秦志光的论断在2025年天府软件园企业家年会上得到印证。锐意创新的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擘画数字未来新蓝图,以“三链融合”重构产业生态: 创新链:推动电子科大等高校与300余家会员企业共建“环电子科大工业软件创新中心”,2024年落地12个中试基地; 资本链:联合策源资本设立50亿元“软件产业基金”,重点支持首版次软件研发,仅2024年就推动“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”等58个产品进入《首台套推广应用目录》; 场景链:在超算中心搭建“星罗算力调度平台”,实现芯片设计、气候模拟等高端软件云端协同,算力利用率提升40%。

三、如何打造“软硬兼修”的人才梯队?

“软件定义未来,人才定义软件。”面对全国人工智能工程师缺口超500万的现实,协会以“四维赋能”破解人才瓶颈: 产教融合:与电子科大共建“工业软件微专业”,2024年定向输送800名复合型人才,企业反馈上岗适应周期缩短60%; 实战培训:开展“软件造价评估师”认证体系,64学时课程覆盖国标GB/T 36964与地方标准,2024年为企业降本超3亿元; 国际接轨:引入IEEE、Apache开源社区资源,培育20个“开发者极客小组”,其中“分布式数据库优化引擎”项目获2024年全球开源峰会金奖。 数据印证:2024年四川新增人工智能、嵌入式开发等岗位4.2万个,高端人才本地留存率从35%跃升至62%。 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,四川需要怎样的行动指南? 锐意创新的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擘画数字未来新蓝图,已为产业升级指明方向: 1. 聚焦“硬核突破”:建议企业优先申报《工业软件供给清单》,争取“首版次”政策支持,利用“万卡算力集群”加速算法迭代; 2. 深化“生态协同”:鼓励中小企业加入“开源工业软件联盟”,通过“专利池共享”降低研发成本,2024年该模式已为会员企业节省专利授权费超8000万元; 3. 拥抱“场景革命”:关注智慧城市、智能网联汽车等省级重点工程,2025年成都计划开放200个“数字孪生”测试场景,市场规模预计达120亿元。 当“软件定义制造”成为新常态,四川正以“硬核创新+生态共赢”的双轮驱动,书写中国软件产业的西部崛起样本。正如协会在《智算企业共同行动宣言》中的呼吁:“唯有打破边界、共生共荣,才能让代码真正成为撬动未来的杠杆。” --
上一篇:灵动驾驭CLO3D软件:革新三维设计畅享高效创作新视界
下一篇:高效智能农资进销存软件免费版助您轻松管理精准掌控

相关推荐